造纸行业制定造纸名词的基本思路
文章来源:未知人气:发表时间:2018-12-20 03:50:00【小中大】
为了使制定我国造纸名词的工作搞得更好,广大同行乐于接受,相关行业支持理解,借以推动专业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。笔者以为:必须要依据我国目前造纸界的实际情况,对造纸名词的制定、推行、教育和宣传有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。换句话说,必须明确基本思路,那就是“以我为主,外为中用”。
首先是定下标准。在一般人心中,标准就是一个标杆,以此为基准,被选定作为与物体或行为进行对照的“样本”。标准化是为用户提供事物准则、质量依据和互相关联的某种保证。因此,标准是根据生活、生产的实际需要来制定的。狐狸视频污APP下载地址不应该“闭门造车”,生吞活剥地借用外来标准。狐狸视频污APP下载地址应该有自己的术语、自己的标准。造纸名词,即造纸业的行话,是长时期流传、积累、筛选下来的科学语言和文字符号,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财富的组成部分之一。隔行如隔山、名正而言顺、语通则理达,等等,这些祖先留下的名句,当思来之不易也。怎么能够“洋化”到直接照抄他们的地步?
当然,狐狸视频污APP下载地址并不完全排斥“外来语”,外为中用嘛。不过要想做到造纸名词的规范化和统一,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,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。当然,先拟出一个专业名词标准,还是很有必要的。
拟定造纸名词的标准是什么?简单地说,就是确定造纸名词的原则。造纸名词很多,不可能全部列入标准,要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、使用频率高的基本名词。这是考虑和讨论本问题的出发点。
每个专业的术语中都可以划分出:基本名词、衍生名词、交叉名词、复合名词等。名词的标准化不同于一般辞典的注释。凡辞典收录的名词,有专业名词与通用名词,技术名词与商业名词,旧有名词与新增名词等。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,通通列入,那么就太多、太滥了。
一个专业的基本名词是最重要的。但哪些是基本名词,可能是“见仁见智”。不过,我以为那些使用频率很高的名词多半是基本名词。例如,造纸(papermaking)一词,我查阅了以下各书:
①《制浆造纸工程名辞释义》(黄修志编著,1981年10月出版);
②《造纸词典》(全国造纸工业科技情报站翻译,1984年5月出版);
③《造纸工业辞典》(张志诚等主编,轻工业出版社1988年6月出版);
④《化工辞典(第四版)》(化工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),都没有收录这个词。然而却在《造纸印刷名辞辞典》(1996年新版)的第258页上见到了。造纸一词的意义在于,它派生出许多名词,如造纸工业、造纸工程、造纸工艺、造纸机、造纸厂、造纸工人、造纸原料、造纸铜网、造纸毛毯、造纸胶辊、造纸化学品等。另外,还有湿法造纸、干法造纸等等。可是,在“旧标准”和“新标准”中都没有这个词。这或许是因为西方语言中动词是不宜与名词画等号的,故不列入papermaking也未可知。然而汉字名词显然是与它不相同,如果不清楚这一点,便会造成学术语言交流上之障碍。
1995年,我曾经就造纸名词的归纳与选用发表过几点意见,后来中国台湾省造纸专家殷大平先生也提出相近的看法。一个是选词原则,另一个是选词条件。选词要采取常见、常用、常新的眼光,挑选使用频率高的名词,尽量避免偏奇、冷稀的名词。但对于新名词应用较广的不能漏掉。在这一方面,多听专家的意见,是十分必要的。因为他们比较熟悉“行情”,了解哪些词儿是重要的,哪些是次要的,哪些是不要的(被淘汰的旧词)。
其次,是掌握的原则:科学、简明、照顾习惯。所谓科学,就是表述的名词必须符合事物本身的规律,“让人便于准确地摄取明白它的原义,无需作更多的猜想,即使同行理解,也使相关业者接受”。为了达到此目的,必须按照汉语规范的要求,充分考虑词组的搭配与协调,力求不产生误导和歧义。所谓简明,顾名思义,即用少量的、明白易懂的语言来表述。所谓习惯,就是早已流传多时,约定俗成的名词,可改可不改的——不改。例如白度,已习以为常了,不必硬性改为亮度(有人说亮度比白度好,未必确凿)。况且,“白”按汉字的意思是相对于颜色而言的;“亮”字是相对光学而言的,两者涉及的范围不一样。又如无碳复写纸,不必一定要改为压感复写纸。有人认为:“无碳”二字错了,“无碳复写纸”此词不通。这有何妨?不必奇怪。好像中国汉字里的“射”是个错字,原本是“矮”字。因为“射”由“寸身”二字组合——小小身材即矮也。可是大家都念“射”,不好改,也改不了,于是便错到底。同理,“箭”也是错字,它应该念“射”——矢者向前,阴差阳错,不知怎么搞的而念成了“箭”。因此,所谓照顾习惯,就是沿用“约定俗成”的用法,大家彼此明白即可,不必硬性叫“真儿”。
第三,只有在汉字的基础上,整理好我国造纸名词的“根系”,再“浇水施肥”,名词标准化这棵大树才能长得枝繁叶茂。新的造纸名词“国标”推广后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。
此文关键词:造纸,行业,制定,名词,的,基本,思路,为了,使,